安徽农垦集团



安徽农垦争做新型城镇化“排头兵”

安徽农垦争做新型城镇化“排头兵”

发布日期:2014-12-26 浏览次数:2328

过去住在圩区,是砖瓦结构的危房,每年都担心被水淹,做梦也没想到能搬进这花园式的小区。”“现在住在鑫湖花园小区,出门就是公路,高铁站就设在农场,我们已变成城市人了。在安徽垦区淮南农场,职工们和记者聊起生活的变化时流露出满脸的幸福。近年来,安徽农垦每个农场都建起了花园式小区,以种田为主的农垦人像城里人一样住上了新楼房。

为加快农垦城镇化建设步伐,安徽农垦早在2003年就提出了新农场、城镇化、花园系列的城镇化建设思路,同时抓住国家实施沿江和沿淮移民迁建的政策机遇,将沿江和沿淮农场行洪区职工搬迁出来。此后,垦区抢抓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政策机遇,从2009年至今,全垦区20个农场共建成保障性住房24,767套,150多万平方米。目前,全垦区职工居民成套住房率达到了85%,基本实现了楼房化、花园式、全覆盖的新面貌。

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,安徽农垦已率先实现农场自身的城镇化,部分农场场部城镇已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。全垦区户籍人口12万人,常住人口18万人。在吸引农民进安居乐业方面,安徽农垦发挥出明显的比较优势:土地产权清晰,产权能够流动起来;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高,农业产业化程度高,易于农民就业;农场大都地处农村腹地,易于农民带地进城;农场地价、房价较低,农民能买得起房。

安徽农垦将新型城镇化发展融入周边地、市的城市发展和县、乡城镇化的发展之中,借用周边城市化、城镇化为农垦新型城镇化提供的发展空间和机遇,把比较优势变成发展优势,从而增强农垦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生力和外溢力。高起点规划,以打造生态宜居特色新城镇为目标,充分体现经济、生态、宜居三大功能共生,体现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。

城镇建成啥模样?安徽农垦坚持分类发展战略,避免千城一面。所属农场分布在22个县市范围内,区域辽阔,布局分散,土地规模、人口基数千差万别,针对各自不同特点,归类为自主发展型、城郊型、镇郊型和远离城市的农场四类,不同的农场因时因地制宜,有针对性而非盲目地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。

尤为值得一提的是,自主发展型的代表——位于安徽省蚌埠市境内的龙亢农场,镇区面积近3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3万人,其中农场户籍人口不到1万人,场部城镇化外来常住人口却超过2万人。近几年,通过商业开发和保障性住房建设,城镇每年新增住房近1000套,每年吸纳周边乡村人口3000多人。可以说,龙亢农场城镇的形成和发展是新时期先进生产力辐射带动的结果,是农垦和地方政府优势互补、合作双赢的产物。

龙亢农场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中唯一的农垦试验区,承担着创新垦地合作发展模式的试验任务。农场通过现代农业辐射、农村人口转移、农场城镇管理制度改革等,探索适宜在全国推广的垦地合作新模式。如今,龙亢农场工业向园区集中、土地向规模集中、人口向城镇集中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思路正日渐清晰。

上世纪80年代以来,龙亢农场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,建起许多工厂,带动粮食生产、生活资料交易,促进了社会服务业的兴起,吸引周边农村人口聚集就业居住。后来,又创建了农民创业园区和食品产业园区,提供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,产业的发展为农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就业机会,让想进城的人进得来、留得住、有发展。

有了工作还得有社会保障,还要实现安居乐业。在龙亢农场,进城农民与农场职工一样,享受着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,学校、医院对全民开放。目前,学校实行从幼儿园到高中一条龙办学,在校学生6000多人;农场医院是二乙医院,设有病床200余张;农场城镇的道路硬化、供排水系统、有线电视、路灯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;镇区还有公交公司一个,24条公交线路连接城镇和周边乡村……完善的基础设施、便利的交通、全面的公共服务增强了周边农民集聚农场城镇的向心力。此外,农民还可以带地进城,周边农民离家距离近,可以继续承包土地,既享受城里人的待遇,又享受农村人的福利。

不仅仅是龙亢农场,敬亭山茶场以建设生态观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主线,纳入宣城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,与宣城市政府共同实施土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。淮南农场利用京福高铁淮南站落户农场的建设机遇,与淮南市政府合作兴建工业园区,成立淮南农场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验区,目前已入驻陕汽重卡、国瑞药业等多家大型企业,农场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。

如同安徽垦区一样,全国各垦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,对地方城镇化建设产生了积极的示范影响,垦区在推进城镇化、吸引农民进城等方面已经担负起了排头兵的引领角色。(20141218日,记者王建东、王丽娟)

关注安徽农垦官方微信平台

二维码
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